EN
校园影像
环境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2018毕业设计优秀作品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18-06-19|浏览人次:15739

  作品名称:天堑拾YI——汉阳门桥下景观优化改造
  作者:陈琳 张子阳 谈均和 胡晨光
  指导老师:胡琦
  设计说明:本次课题题目是,天堑拾YI——汉阳门桥下景观优化改造,主要针对的人群是在此区域内活动的老年人与游客。随着世界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人口老年化也逐渐成为世人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在人性化设计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如何将“人性化设计”真正体现在对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对其所使用产品的设计与完善上,无疑是我们体现并落实“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绿色文明的广泛内涵使得城市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建设需求,生态、环保、节能、文脉、地域性、可持续等方面的研究都是绿色文明的体现。为了实现绿色文明的伟大目标,促进生态城市的健康发展,我们首要的任务是探寻一种能够满足城市规模和建筑设计需求的方法,为设计提供一个真正的“绿色准则”。

 

  作品名称:重庆巴月荘马术公园的会所
  作者:谢宇 范仕楷
  指导老师:牛琳
  设计说明:项目是重庆巴月荘马术公园的会所建筑及室内装饰设计,因为场地的道路规划使得建筑朝向东西,面对西晒的问题,建筑外窗采用遮阳板百叶,垂直绿化,加厚墙体等去削弱西晒的问题,同时也利用朝向去设计光影趣味,增加观景审美。建筑依山而建,通过建立坡道,将马儿的活动流线引入建筑,去丰富人,马,建筑,景观之间的交互行为。
  在会所室内装饰设计方面,除了餐饮、咖啡厅等相关区域外,还设计有健身房、休息室、展览厅等。建筑物分为3层。在传统的马术会所的基础上,还结合重庆山城的特点,将重庆特色和马术特色结合在室内设计中。增加了新式服务和产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双重享受。

  作品名称:车轮广场
  作者:黄莉
  指导老师:胡琦
  设计说明:现如今,人们缺乏户外运动是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一个景观广场少了人们的参与,就少了人气,整个场地也就显得毫无生机与活力,与此同时景观广场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根据当下场地的现状和场地历史文化以及全民运动全民健身这一社会背景,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我希望通过本次项目的设计,让人们走出家门,参与户外运动,提高人们对于景观广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景观氛围。

 

  作品名称
  作者:高万垲圯、陈嫣楚
  指导老师:江帆鸿
  设计说明:该项目是生态化的办公空间。设计中引入“竹”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展现竹子的不同形态。空间从通风、光照、绿植等方面考虑,在设计中给予办公空间更多的自然通风,有效改善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增加办公空间自身的采光,提升室内整体的亮度及温度;将适宜的绿色植被引入空间。打造科学、健康的工作环境,回归简单自然,减少环境污染,将办公空间生态化。营造一个贴近自然的氛围,给人归属感,又不缺乏自由、愉快、舒适的办公感受。

 

  作品名称:映像•滨江
  作者:左泽玲、毛珏麟
  指导老师:胡琦
  设计说明:武昌江滩位毗邻长江,其长约2.4km的武昌江滩是武汉“两江四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汉展示城市风采的主要窗口。在政策上,武汉市一直提倡绿色出行,绿色交通这个理念,建设沿江有轨电车,一是可以做到方便游人的出行,毕竟在逛完户部巷和昙华林之后,也需要一个风景优美,但又不怎么耗费体力的休息地点,那么有轨电车就是最佳的选择,一是有轨电车本身行驶速度并不快,可以做到有效的观景效果。
  在滨水绿带中又逐步开辟了一些公共休闲场所,营建人工的滨水景。打造彰显自然生态宜居的绿色之轴力求整体、亲水、生态。把这条绿色滨江长廊建设成为具有现代文化艺术风貌、满足公共休闲活动,充满人文关怀、能全面展现武汉城市形象的城市绿色客厅。强化民众充分利用水边公共空间,形成人与环境的永久联系的意识。平面设计利落简洁大气的线条美。流畅自然的曲线性,园路的自然曲折,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去观赏景观。人性化角度出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寻找与自然相和谐的统一是现代景观设计应该坚守的总原则。

  作品名称:无限-交互式公共景观设施设计
  作者:肖楠
  指导老师:牛琳
  设计说明:该项目主题定位为“无限”,即在有限的空间中进行开放的多重适应性设计,考虑6-12以及25岁以上的两种年龄段的人群,使人在空间中能够发挥个体和群体的无限交互行为,以达到景观设施的互动效果。使人们在这样的景观环境中暂时远离外界的干扰,并在人与景、人与人的互动景观中愉悦、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体验式的交互,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甚至可以操作它,体验它。景观设施,除了对城市景观可以进行改造以及创造,还可以影响人们的情绪以及体验,力求设施的设计能够符合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从而达到景观设施和人们的互动关系。

  作品名称:时涧春鸣-新四合院工作室,
  作者:徐志齐
  指导老师:蒲军
  设计说明:将建筑融入环境,在工作中体验生活。以山中四季变换,领略不一样的风景带来的生态享受。

 

  作品名称:共生-武汉沙湖公园绿地设计
  作者:方博、张越 
  指导老师:牛琳
  设计说明:本项目是以湖北省图书馆旁的沙湖公园C区为基址进行景观空间设计。随着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的提高,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状态下,生态保护也是我们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共生”是大自然最普遍的现象,也是大自然演进和多样化的摇篮。但是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却长期被忽视。因此,在本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将以“人、城市、自然的共生”为理念,营造出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创造具有艺术文化特性的公共空间,体现城市本土文化特征,在场地中用可视、可感的方式进行呈现。

  作品名称: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建筑群外观改造设计
  作者:谭唯
  指导老师:牛琳
  设计说明:在本次项目中整个场地主要以兵工厂为文化背景,对场地内的主要建筑群进行建筑外观改造设计。项目基址位于武汉汉阳造文化创意园,在本次项目,建筑群外立面改造设计中,为了保留汉阳兵工厂文化痕迹,将以汉阳会为中心选取三个建筑,作为改造重点。在突显兵工厂文化的同时,加入现代元素。利用体块与线条之间的关系,切割出大小不一体量的体块。现代元素线条及体块的加入,将场地内的形式变得多样化,使场地内变得更加具有创意。 

 

  作品名称:旧城区碎片空间修复
  作者:芦婷、谈瑾
  指导教师:叶燊
  设计说明:改造的目的是给老居民带来一种更好的生活环境,满足居民生理和精神双重需要,给居民提供一个优美舒适,有归属感的场所。对于该区域建筑的景观外立面的改造,在不改变原有的人文基础上、建筑原有结构上的基础上,在建筑上做加法,统一规化空调外挂、阳台整合,增添局部绿化,让建筑外立面可以做到外观统一整体,富有生机,并且可以粉饰老旧墙面等。商用店铺统一规划门头大小与颜色。使改造后的建筑立面可以反应出昙华林街区的文化氛围,与昙华林艺术气息相统一。
  对于该区域的居住区道路景观改造,是在不破坏原有的人文基础,保留原有文化与氛围,与周围昙华林文化相统一。对居住区的公共设施中的灯具、休闲座椅、指示牌等和道路宽度、人行、绿化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造设计。针对居住区绿地景观及道路改造,制定相应的改造方案。亦要做到以人为本,低耗能及生态可持续发展,其立意与主题要紧扣居住区的主人,重视他们身体、思想、精神的需要。保留武汉老旧居住区的文化特点,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