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师生风采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2025年先进基层党组织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5-06-30|浏览人次:52

    “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深耕“五色育人”品牌建设,系统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起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育人体系。
    “党建红”筑牢思政育人主阵地,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主题教育、“青马工程”培养及升国旗仪式等仪式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孕育出全国百强活力团支部、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标杆典型,“乡村・艺术・家”志愿服务项目斩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国家级铜奖。“助学绿”构建“1+5+9”服务格局,由校领导担任驿站“楼长”,中层干部任“层长”,整合学业支持、心理辅导等5项服务,9个宿舍驿站设党团活动室、就业辅导室,通过“我与校领导面对面”等活动精准响应学生需求。“健康橙”打造“教育教学、咨询服务、预防干预”五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开设24小时心理咨询通道,举办5・25心理健康月与心理话剧大赛,联动大学生艺术节、体育嘉年华等活动,全方位守护学生身心健康。“科创蓝”依托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开展SYB创业培训与孵化服务,2022-2024年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35项,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就业金”整合征兵入伍、西部计划等资源,近三年助力60名学生参军、26人投身西部建设,以精准服务照亮学生前程。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以“五色育人”品牌织密协同育人网络,持续在服务学生中提升育人质量,切实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70名(教师65名,学生105名)。近3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94名,发展党员208名。目前已形成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校级样板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层次党建格局,打造"光影计划"育人项目。累计申报党建课题1项,发表思政论文1篇,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
    学院党总支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多种形式深化理论学习,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培训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严格落实“两学一做”、“三会一课”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创新“三对标、三进入”育人模式,开设“毕业联合作业”“院长课堂”等特色课程。师生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近千项,主办成龙电影A计划香港发布会,承办荆楚文化创作训练营。与“学习强国”共建“学习小站”,成立“星光”志愿服务队,学院重点实践团队“乡村改造家”团队获全国“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作风建设,坚定“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学院党总支将持续以“光影计划”为牵引,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影视人才培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公共艺术学院视觉设计系和媒体传播系教师党支部有党员教师 13 人,其中高级职称 6 人、中级职称 7 人。2020 年、2024 年先后获评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落实 “三会一课” 等制度,通过主题党日、支部书记领学等形式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参与 “艺美中国” 思政微课录制。充分融合专业发展,构建课程思政体系,2020 年启动相关研究,《包装设计》课程融入 “乡村振兴” 等主题,2023 年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党员教师在《图形创意》等课程融入 “反诈教育” 等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专业赛事获 “优秀组织奖”,打造的武汉市儿童友好城市 IP 形象获发布。依托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承担校级项目推进 “艺科融合”。参与多项横向课题,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获批教育部及省级就业育人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承担多项省级项目,团队获全国首批 “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先进单位”。参与建党 100 周年党史学习教育文化展示项目,打造 “红色育人、艺心向党” 品牌。
    未来,支部将深化品牌建设,推进 “艺科融合” 与 “专创融合”,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贡献力量。

 

    机关第二直属党支部下辖教务处、科技处、教学质量管理处、资产与信息化处四个核心部门,现有党员20名,由具有“双肩挑”身份的教务处、科技处处长、公共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吴茜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以其独特的“行政+专业”双重优势,构建支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机制,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科研管理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智慧校园打造等重点工作中展现了党员先锋力量。
    支部立足职能部门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擎作用,过去一年以“三强化”为抓手推动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师培效能,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全年开展8次培训覆盖214人次,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教师获13项国家级教学奖;二是强化竞赛育人,修订管理办法,年审批153项赛事,学生获国家级奖项近300项,发放奖励32.6万元;三是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建设MOOC/SPOC课程417门,开发“武小设”AI助手,数字非遗案例入选世界数字教育大会,25件数字化作品亮相省高教展。创新形成“培训-竞赛-评价”闭环培养机制,构建多学科竞赛体系,实现“两微一端”智慧服务,艺科融合特色获广泛认可。
    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机关第二直属党支部有效支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教师党支部现有党员26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7人,支部力量强、结构优、素质高,拥有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近年来,教师党支部不断强化政治建设,积极推进“理论武装+制度保障”双轮驱动机制。支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党员前往咸宁、红安等地开展实地学习,提升党性修养。同时,支部还编制了《党建制度汇编》,构建起务实有效的制度体系。自2020年起,连续获批校级党建样板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024年更是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支部主动融入教育教学主阵地,成效显著。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省部级竞赛奖项共160余项,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百余项。2024年本科考研录取率达20.81%,充分展现了扎实的育人成果。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教师党支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扎实的组织建设、卓越的育人成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使命与担当。

    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现有党员21人,讲师及以上职称13人,正科及以上教职工党员4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队伍年轻且充满活力。
    党支部积极开展“廉洁从教先锋领航”活动,强化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党员带头为师生办实事,积极解决教学与生活难题,切实增强党群联系。举办讲课竞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升教学质量。积极参与应急处突、服务社会等活动,展现党员担当,提升社会影响力。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将党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业务工作。在赛教融合方面,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奖240余项。在艺科融合方面,党支部探索新路径,联合创作毕业设计,开设通识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产教融合方面,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近年来,支部成员共获校级及以上荣誉34人次,这些荣誉激励党支部不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化创意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41名,其中正式党员21名,预备党员20名,支委分工明确。该支部以“青春向党担使命,服务社会显担当”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支部创新“集中+自学、线上+线下”学习模式,通过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专题讲座、红色研学、红色观影等形式,深化理论武装;党员实地参观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夯实信仰根基,纷纷表示要在奋斗中践行初心。支部将党建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赴沙窝乡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提出产业升级方案;关怀视障儿童、孤独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支持与帮助;联合院志愿服务队连续三年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既成为“红色先锋”,也赢得了“优秀志愿服务队”的荣誉。支部积极打造“党员经验分享+红色教育+读书分享”特色活动矩阵,通过“赓续红色血脉”读书会、党员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增强支部凝聚力,让党建“有温度、有深度”。
    在支部的引领下,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荣获国家级荣誉33项,省部级荣誉12项,校级及以上荣誉60项,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