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章凌 龙逸橙)7月27日上午,由湖北省电影局、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湖北省文联联合主办,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与我校共同承办的“影艺论道”——影视艺术创作评鉴交流活动在学校圆满闭幕。
此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影视艺术创作和文艺评论领域的落地生根。
活动期间,百余名专家学者与影视创作者以艺论道,围绕“新时代文艺批评视域下的影视创作”这一主题,通过“创作分享+专家评鉴+互动研讨”的创新模式,对《逆行人生》《拯救嫌疑人》《庆余年》《灵笼2》《浴血荣光》《石家河》《三峡清漂人》《数到三》《理工男》《兵火青春》《谷围南亭》等10余部具有浓厚湖北元素的影视作品进行了多维度解读。值得注意的是,与会专家特别指出,针对未上映作品的研讨实际上是一种“评论前置”,这种提前介入的深度交流评鉴对提升影视创作质量具有推动作用。
在活动学术总结环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向云驹、著名文艺评论家张德祥、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分别围绕电影、纪录片、电视剧、动画片作了学术总结,对当下影视行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传播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创新等关键问题发表了深刻见解。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王长华代表承办单位在闭幕式上致辞。王长华介绍,学校秉持“产教融合”“艺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国家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成龙影视传媒学院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学院,深耕影视传媒领域人才培养,积极投身国内特别是湖北省重大影视项目的创作,参与制作国产院线电影20余部。她指出,学校将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精心打造大思政课,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湖北文化资源,以优秀文化作品涵养道德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特色立校、推动发展,全力打造以影视与设计为核心的特色学科集群,构建领先的影视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提升品质,将影视与设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融入地方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影视教育教学实践平台与载体,切实落实文化强国建设重大实践。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遇春作活动总结发言。他高度评价了本次活动创新研讨的新模式,并深入回答了“影艺论道”之“道”的追问,业界和学界围绕新时代影视的思想之道、精神之道、艺术之道、审美之道、生产之道、传播之道、接受之道展开了学术研讨,这既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坚守,也是对文以载道的文艺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推动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两创转化。
(来源:产学研中心 图片:刘恒 李家辉 蒋政宇 孙露菲 张静初 李先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