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师德标兵】王明明:后勤巾帼胜须眉 铿锵玫瑰展英姿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5-09-17|浏览人次:41

学校2025年度师德标兵王明明。

 

    在校园里,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后勤保障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生动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卓越风采。她,就是学校后勤保障处处长王明明。自2013年进校工作以来,她从保卫处干事成长为后勤保障处处长,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足迹,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曲动人的后勤赞歌。

 

初心如磐,育人无声

    “后勤工作虽不直接参与教学,但却是学校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石。”担任后勤保障处处长后,她始终将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师生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开创了后勤服务工作的新局面,也将育人实践深深印刻在了为师生服务的每一件“小事”之中。

    她的心中有一本账,记录着师生的每一件小事,从供水管道的抢修到学生晾衣场的增设,从快递集散区的优化到电动车充电桩的建设,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汗水。今年春季开学初,学校主供水管道突发爆裂泄漏,导致大面积停水。王明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组织队伍抢修,面对复杂的管道布局,她沉着冷静,亲自指挥,开展精确排查、制定抢修方案,连续奋战10余小时,终于恢复了供水。那一刻,她觉得疲惫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

2024年寒假期间,王明明(左一)带领工人排查地下管道漏点。

王明明(右一)指导湖边草坪污水管网破裂抢修。

    除了解决师生的燃眉之急外,王明明还十分注重提升师生的生活品质。她留意到腿部残疾学生的住宿难题,积极协调资源,为学生将上铺改为下铺;积极推动食堂菜品革新,引入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的健康美味菜品;同时,对教职工就餐区进行优化,提升教职工的就餐品质;完善校内配餐服务,让师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餐饮服务。一件件小事,汇聚成爱的海洋,让师生感受到家的温暖。

 

责任在肩,管理有方

    作为后勤保障处的“领头雁”,王明明深感责任重大。她积极推行后勤工作例会制,每周分析上周工作、部署本周任务,保障后勤工作有序推进。在校园环境管理上,建立巡查机制,每月集中巡查,涵盖卫生、设施、宿舍、食堂、绿化等,发现问题即查即改。同时,实行后勤管理服务联席会议机制,根据工作需要与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部门及各教学单位召开专题会,及时研讨解决重大服务保障难题,凝聚多方合力,为校园稳定运行筑牢坚实后勤防线。

 王明明主持召开后勤保障处工作例会。

王明明(左一)在校内商铺开展安全检查。

王明明(右二)组织专业人员检修学校配电房。

    近年来,因在校学生人数攀升,叠加网络购物、点餐等生活方式普及,学生宿舍每日生活垃圾量剧增。原有的垃圾中转站已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学生日常生活和学校环境卫生。

王明明(左三)组织新员工学习垃圾压缩站操作流程。

  为破解这一难题,她一边着力扩建学生宿舍生活垃圾转运点,一边三番五次奔走于属地主管部门之间,最终成功争取到更多生活垃圾转运配额,加快了垃圾转运速度,切实解决了垃圾处理不及时的问题,让学生宿舍环境秩序重回“正轨”。

 

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餐饮、绿化、环卫、房屋、水电、通勤、商超……后勤工作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但王明明从不畏惧挑战。担任后勤保障处处长以来,她迅速调整角色定位,熟悉全盘工作,理清思路、制订计划,带头深入一线推进工作落实。

王明明(右二)带领后勤员工清理被积雪压倒的竹子。

王明明(右一)带领后勤员工清理校园环境。

王明明(右一)同后勤员工一起调配新生宿舍座椅。

    学校行政楼近年来漏水状况严重,长期给行政办公带来极大困扰。但受其特殊结构构造与施工工艺限制,维修难度极大,修缮工作迟迟未能有效推进。她前期展开多轮细致勘查,并充分听取相关专家意见,精心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修方案。

    “看不见的幕后,看得见的担当。”在去年暑期,她身先士卒,带领后勤保障处的同仁们,顶着酷暑高温,在十几米的高空连续奋战30多天,最终顺利完成了行政楼的屋顶修缮工作。一个暑假下来,她和团队成员晒脱了几层皮,爬坏了几双鞋,但看到行政楼焕然一新的面貌,他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多年来,王明明工作出色,赢得师生广泛赞誉与学校多次表彰。她曾连续4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员工,并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军训组织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所在的党支部2020年还被授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2020年、2021年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后勤工作虽然辛苦,但看到师生们满意的笑容,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面对荣誉,王明明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使命追求,展现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怀和“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奋斗精神。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陈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