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动态
公共艺术学院举行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3-10-31|浏览人次:3428

    本网讯(通讯员 郑雨雪)10月27日上午,湖北省博物馆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武汉博物馆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江夏博物馆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揭牌暨客座教授授予仪式在我校藏龙陶艺馆举行。

   

湖北省博物馆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武汉博物馆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江夏博物馆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揭牌暨客座教授授予仪式现场。

    武汉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王瑞华,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志斌,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原武汉陶瓷厂科研所所长施占杰,武汉纺织大学公共艺术系、武汉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代表,学校董事长程凡,副校长陈顺安、徐拥华,公共艺术学院执行院长谢跃、常务副院长吴茜和学院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仪式。

江夏博物馆馆长刘治云(左)与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陆超(右)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左)与公共艺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吴茜(右)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武汉博物馆馆执行长王瑞华(左)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谢跃(右)代表双方签订合作协议。

学校创新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清(右)授予原武汉陶瓷厂科研所所长施占杰(左)客座教授证书。

学校科技处处长陈齐平(右)授予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左)客座教授证书。

学校副校长徐拥华(右)授予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左)客座教授证书

学校副校长陈顺安(右)授予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志斌(左)客座教授证书。

学校董事长程凡(右)授予武汉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王瑞华(左)客座教授证书。

    程凡等校领导对各位专家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环境设计学院可以为湖泗窑制作数字环境模型,公共艺术学院可以开发文创产品,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可以开展文化推广工作。”他们表示,学校同各单位的合作应该是全校性的,与各博物馆签约共建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处很好的研究平台,也为广大文化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文创工作基础,学校愿意为湖泗窑文化研究做好长期规划,通过校企共研、师生共创,把湖泗窑文化研究资源融入教学课程,发挥青年学生的无限创意,不断创新和推进湖泗窑文化传承与推广工作。他们希望,各位专家能与学校持续深入合作,共同研究、共享成果。

    学校董事长程凡对湖泗窑文化研究充满期待。

    签约座谈会上,各位专家纷纷建言献策,对推进校馆合作、校企合作提出意见。王瑞华表示,“武汉是设计之都,湖泗窑与学校同在江夏,校领导对湖泗窑研究又极为重视,这些都为文化研究基地打下了基础。”武汉博物馆将积极为学校师生提供相关研究资源。

  武汉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王瑞华就馆校合作讲话。

    许志斌指出,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湖泗窑文化包括窑堆、窑膛、标本及创烧等方面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研究脉络已然清晰。他表示,研究所可以通过为学校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师生参与考古调研等方式,让师生对湖泗窑的分布情况、窑炉结构、成型、施釉与装烧工艺等有系统学习。

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许志斌在仪式上讲话。

    蔡路武建议进一步拓宽馆校合作形式,他鼓励师生们踊跃参与湖泗窑文化相关研究工作,并可以通过师生来馆参与展厅讲解、库房整理、文创设计等具体工作,加强青年学生湖泗窑文化的深入了解,推动馆校合作走深走实。

   湖北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蔡路武建议拓宽馆校合作形式。

    刘治云盛情邀请学校领导与师生实地考察湖泗窑遗址公园改造项目现场,“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对湖泗窑文化的推广和宣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他希望借力学校师资力量做好项目研究和文化传承。

   江夏区博物馆馆长刘治云邀请学校领导与师生实地考察湖泗窑遗址公园改造项目现场。

    施占杰在讲话中指出,湖泗窑遗址群占地52万平方米,却因研究力度不够而名气不大,希望学校在能做好传承工作下功夫 ,并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研究。

  原武汉陶瓷厂科研所所长施占杰希望学校做好湖泗窑文焕传承工作。

    据了解,湖泗窑址群位于江夏区南部的梁子湖与斧头湖之间,据我校仅40余公里,址群上启唐宋,下至元明,有约52万平方米近200座窑堆遗存,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延续之长,在全国首屈一指。该窑址的发现,填补了长期以来宋瓷研究中“湖北无瓷窑”的空白,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次公共艺术学院馆校合作共建湖泗窑文化研究基地,是学院紧紧围绕“大文创”专业布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体现。

(来源:公共艺术学院 编辑:江淼)